曾经,鱼子酱作为 “海洋专属” 的顶级食材,一直被视为沿海地区或传统产地的特产。然而,如今不靠海的江西上饶却成功改写了这一局面,让鱼子酱成为当地耀眼的新 “土产”。不久前,上饶出产的 300 公斤优质鱼子酱首次踏上远销阿联酋的征程,内陆制造的 “黑色黄金” 就此登上迪拜的高端餐桌。
在大众传统认知里,鱼子酱多源自欧洲里海的野生鲟鱼卵。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,里海鲟鱼资源濒危,欧洲不得不限制捕捞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养殖者们却另辟蹊径,成功攻克鲟鱼人工繁育难题。如今,全球市场上超过 60% 的鱼子酱皆产自中国,上饶正是这场产业变革的重要参与者。
上饶此次出口的鱼子酱来自广信区上泸镇鲟鱼养殖基地。这里背靠大坳水库,水库水质连续 34 个月达到可直接饮用的 Ⅰ 类标准,为鲟鱼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鲟鱼作为冷水性鱼类,对水质和水温要求近乎苛刻,水温需严格控制在 28°C 以内,否则就可能面临死亡风险。而上泸镇优质且稳定的水源,恰好满足了鲟鱼的生长需求。
除了养殖环节,鱼子酱的加工工艺同样极为严谨。从鱼卵取出到加工完成,工人必须在 15 分钟内精准完成 18 道核心工序,盐度控制精确到 0.1%,并且每颗鱼卵直径要超过 2.8 毫米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产品蛋白质含量达到 28%。正是凭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该基地生产的鱼子酱已经获得 HACCP 体系认证以及美国 FDA 认证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。
此次 300 公斤、价值约 70 万元的高品质鱼子酱能够顺利出口阿联酋迪拜,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成果,也离不开当地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。为确保产品顺利 “出海”,养殖基地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;上饶海关深入企业调研,指导完善质控体系的同时,还开辟 “随报随检” 绿色通道,解决了鱼子酱产品对运输时效、冷链条件等严苛要求带来的难题。
上饶鱼子酱产业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,最终实现出口创汇,这一 “无中生有” 的成功实践极具启发意义。它表明,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,我们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,大胆想象、勇于尝试。发展特色产业不应自我设限,只要积极创新、主动作为,充分挖掘自身优势,就一定能够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新路径,让更多像鱼子酱这样的特色产业在各地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