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江西农产品库。
2025年06月19日,星期四 中国
推荐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 特产资讯

广信区煌固镇:罗氏沼虾“游”出乡村振兴“致富链”

江西农产品库 2025年05月18日

在广信区煌固镇山底村,20 亩智能化虾塘在阳光下泛着波光。28℃恒温系统维持着水体温度,一尾尾体长超 10 厘米的罗氏沼虾正悠然游动,这些来自江苏的 “淡水巨无霸”,即将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 “金虾”。

科技赋能:小池塘里的大产业

“这是我们去年底引进的‘一号工程’。” 羽峰合作社负责人张燕飞蹲在塘边介绍,20 万尾虾苗在智能温控系统的呵护下,历经 7 个月养殖,预计 6 月批量上市。这种虾肉质紧实、高蛋白低脂肪,白灼后虾肉清甜,蒜蓉蒸制更是餐桌上的爆款,市场售价可达 50-60 元 / 斤。

项目背后是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 30 万元帮扶资金,通过 “党建 + 村集体 + 合作社 + 农户” 模式,建成标准化养殖池 6 个,配套循环水处理系统和 24 小时水质监测设备。“每天测三次氨氮、亚硝酸盐,饲料都是奶粉拌着南瓜红薯,比养孩子还精细。” 养殖户黄周万一边查看监测数据一边说,他负责的虾塘预计产量 2000 斤,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 15 万元。

家门口的 “就业池”

52 岁的黄周万曾是村里的留守劳动力,如今每月能拿 3000 元工资,还学会了水质调控技术。“过去种水稻一年收入不到两万,现在守着虾塘,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。” 像他这样的农户,基地里还有 10 余人,从投苗到捕捞全程参与,实现 “务农 + 务工” 双收益。

驻村第一书记王大圩坦言,山底村曾因传统农业效益低,年轻人外流严重。罗氏沼虾的引进打破了困局:“这种虾生长周期短、附加值高,当年投入当年见效。” 为解决农户后顾之忧,镇里联合银行推出政府贴息小额贷款,合作社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,形成 “资金 + 技术 + 市场” 的全链条支持。

从 “单一养殖” 到 “产业升级”

“下一步打算建深加工车间,开发虾仁罐头、虾酱等产品。” 张燕飞指着连片虾塘规划,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 50 亩,同时发展 “虾稻共作” 模式,实现一水双收。村两委还设想推出 “钓虾体验 + 农家菜” 乡村旅游项目,让小小沼虾串联起 “养殖 - 加工 - 文旅” 产业链。

夕阳下,黄周万撒下一把混合着玉米碎的饲料,虾群闻声而动,水面泛起阵阵涟漪。这些晶莹剔透的 “致富虾”,正带着山底村的希望,从智能虾塘游向更广阔的市场,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。


Ai游江西
Ai游江西